返回首页

现实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分析范例?

来源:www.shufays.cn   时间:2023-01-20 21:52   点击:290  编辑:admin   手机版

现实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分析范例?

1、首先,分析作者的时代背景

2、从画派或者绘画手法来分析作者的技法

3、分析画作内容所表达的时代含义与文化信息

4、总结画作的总体意义

设计作品可以分为造型和色彩。此外贯穿于作品之中的还有设计者如何运用构图,以及对形式美的表现。更重要的还有作品的中的创意,以及作品本身的内涵和设计者自身修养的体现。

就画面的表现而言,造型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。作者对于点线面大小,聚散,空间的安排,画面的分割,特别还有画面中不同元素之间节奏,韵律的重复和变化都是很重要的。当然构图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绘画作品的鉴赏和设计很相同,区别并不是很大。因为设计是高度的概括和提炼,因此画面中相对的概括和提炼的能力就绘画而言更较突出。其他的大致相同,简而言之,就是画面要在视觉上然人们产生共鸣,更要在精神上给人们以收获。

美本身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。但是部分伟大的作品,其中的美似乎是永恒的。这种永恒则与主题、语言相关联。主题过于狭隘的基本与永恒的美告别了。但不论具体的主题为何,只要这种主题可以引发阐释或者误读,从而形成一个更广范围的主题,则他就不是狭隘的。然而这种误读和阐释必须通过语言的正确应用才能表现出来。我们看《马拉之死》,即使我们不知道马拉是谁,我们通过死亡这个主题,通过大卫的语言,从中感受的悲壮是不容质疑的。如果我们为小布什画一个《美国总统小布什肖像》,即使小布什再英俊、画家功利再高深,只要我们无法从“小布什”的神态中看到一种根深于人性的东西,这幅画就不具有永恒的美。如此,我们总是强调一种诗性的语言。唯有这种不精确的、易误读的、具有象征的、易演绎的语言才可以胜任永恒之美的下层支撑。

拓展资料

美术作品,是指绘画、书法、雕塑等以线条、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。美术作品包括纯美术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。

其中纯美术作品,是指仅能够供人们观赏的独立的艺术作品,比如油画、国画、版画、水彩画、钢笔画等。实用美术作品,是指将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体相结合,物体借助于美术作品的艺术品位而兼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,比如陶瓷艺术等。

近现代名画家的一些美术作品有:西方的毕加索《亚威农的少女》 、《格尔尼卡》、《梦》,梵高《星夜》、《向日葵》,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《虾》、《不倒翁图》、《花卉》、《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》,徐悲鸿《巴人吸水图》、《奔马图》、《九方皋》、《田横五百士》,《傒我后》张大千《山水》、《仕女》、《黄山松》、《四屏大荷花》,吴冠中《北国风光》、《长江万里图》、《狮子林》,朱宣咸《夜》、《旭日红梅》、《迎风》、《今天是儿童节?!》,陈丹青《西藏组画》,陈逸飞《黄河颂》、《古桥》、《踱步》、《大提琴手》等。

陈丹青是哪所大学的?

清华大学,原来的中央美术学院并进去的。

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。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,作家,文艺评论家,学者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。1970年―1978年辗转赣南、苏北农村插队落户,其间自习绘画,是当时颇有名气的“知青画家”。1980年以《西藏组画》轰动艺术界,成为颠覆教化模式,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,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。绘画之余,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。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,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;睿智而率真的气质,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。

1980年,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――《西藏组画》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,引起极大轰动,至今余韵不绝。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。1982年,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。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、刻板难以认同,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。再次轰动社会,并引起极大关注。陈丹青被推崇为“影响中国的五十位公共知识分子”“2005年度中国十大精英男士”“大时代锐仕”,并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聘为荣誉教授。

原来在美国纽约留学,后回国在清华美院带研究生班,后因招生制度等体制问题请辞了

百度的几个搜索功能搜搜--会有很多的信息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